蓝凌是国内生态OA引领者、数智化办公专家及知识管理领军品牌,是智慧办公践行和推动者。21年深耕OA领域,坚持为传统企业办公赋能创新,成功服务数千家500强及行业百强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,引领大数据及AI时代下的智慧办公新方式。
教育部在《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》中不断强调:总体设计、标准引领、应用导向、数据驱动、注重融合、体验优先等,为高校数字化指明方向,将进一步推动智慧高校建设从“烟囱模式”向“共景模式”持续转型,助力教育资源供给模式创新、学校管理服务模式创新。
中国地大“共景”模式引领智慧高校建设
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,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,是国家首批“211工程”“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”和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。学校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,学科涵盖理学、工学、文学、管理学、经济学、法学、教育学、艺术学等门类,地质学、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。
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发展,用数字化、智能化赋能教育、教学已成共识。中国地质大学通过创新教育资源供给模式、数智建设模式、管理服务模式,正全面提升智慧校园建设水平。
学校数字化负责人表示:传统高校信息化建设,各部门系统独立建设,像一个个烟囱相互隔离。“烟囱模式”数据难以共享,影响信息直接交互,业务协同困难;同时系统重复建设情况较严重,浪费资源。中国地质大学创新“共景模式”,基于整合、协同理念,推动应用统一建设、统一入口、统一集成,数据与信息互联互通,让所有部门、师生等基于统一数据标准和平台进行工作。例如: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有信息,包括学业、奖惩、生活服务等数据都在一个共享数字化平台上,不同部门可根据权限获取相应数据来协同处理事务,有效提高了学校整体运行效率。“共景模式”将支撑数字化转型从“局部最优”升级至“全局最优”。
基于“共景模式”带来更高效、持续的数智化建设,将支撑教育资源、数智能力供给模式的变革,推动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,为广大师生提供广覆盖、多层次、高品质的教育资源服务,甚至延展到向全社会共享教育资源服务,助力中国教育现代化事业。基于数智化基座,提供数字化流程、低代码等能力共享,让全校师生参与到数字治理与管理的工作中,集合众智,随需搭建更多个性化应用,从供给侧保障“数智地大”的高质量建设。
在“共景模式”引领下,中国地质大学携手数智化办公专家:蓝凌软件,基于统一门户、低代码等能力,推动数字校园新建设,助力教学、管理、服务模式新变革。
基于蓝凌低代码平台的“创新开发大赛”,让广大师生参与各类数字化应用构建,引领高校数字化应用开发新范式,构建了覆盖教、学、研、管等领域的30+个应用;结合蓝凌门户引擎,配置的服务中心等8大专业门户,全面提升校园数字化水平,加速智慧高校建设。
用低代码搭建30+应用,助力校园更智慧
中国地质大学用蓝凌低代码平台搭建了30+个应用,正打造高校智慧管理和服务新模式。
1、信息化项目管理
支持信息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,包括:项目申报、采购管理、合同管理、实施管理、验收管理、归档管理、会议管理、付款管理、统计报表等,助力学校数字化建设更规范、更高效。
2、入学一件事
支持本科生、研究生入学集中在线办理,覆盖入学须知、完善信息、乘车区间、交通工具、安全微课、在线缴费、宿舍查询、完成报到等事项办理,通过“一件事一次办”模式,提升入学工作管理水平及服务满意度。
3、活动场地预约
支持在校师生在线预约活动场地,填写相关信息,审批通过即可使用。活动结束需提交总结,申请人方可下次申请使用场地。该应用全程留痕、高效智能,极大地提升了校内23个学院各类活动场地资源的科学配置。
4、志汇纪
校团委“志汇纪”服务平台是一站式的志愿服务与管理平台,支持志愿者注册、志愿者身份变更、加入组织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、签到等应用,让全校志愿者及活动管理更有序,助力广大学生积累社会经验,提升专业知识技能,涵养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精神。
5、校史馆讲解预约
中国地质大学校史馆,由编年体展厅、党建专题展厅、大师专题展厅、登山专题展厅、校友馆、学院风采展厅、多媒体厅、校友交流厅以及读书休闲区等组成。通过校史馆讲解在线预约申请,可以让校内、校外人员更安全、有序地利用校史馆资源,有效传递校园历史文化。
数智门户八大中心,赋能学、教、研、管
中国地质大学数智门户覆盖服务、应用等八大中心,能全面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,让数字化服务再进一步!校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吴春明表示:学校新版数智门户,整合学校网站主页上原有的信息门户、网上服务大厅、办公平台,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,结合AI智能助手,将让智慧助学、助教、助研、助管将变得更加智能和高效。
1、服务中心
汇集了170+流程服务,用户可以快速找到服务。支持多维度快速检索功能,用户可便捷查看服务详情。此外,我们提供一站式在线办理服务,并允许用户将感兴趣的服务加入收藏,以便日后快速访问。
2、应用中心
归纳学校所有应用,提供多维度快速检索功能,助力师生迅速定位所需应用。同时,用户可将常用或感兴趣的应用添加至收藏,便于未来快速访问。
3、消息中心
集合了OA、采购等多个系统的待阅已阅信息。无需切换,一目了然。
4、日程中心
展示个性化日程视图,集合了会议、工作、学习、活动等多个微应用,为用户提供了统一的时间管理平台。提供便捷的对外接口,实现与其他管理系统的日程信息同步。同时,用户能轻松通过日程回执功能,实时掌握参与者的邀约情况。
5、资讯中心
打造学校统一资讯门户,整合学校51个公众号,219个网站信息,及时推送与检索。
6、个人中心
实现与数据中台、“一张表”、教师个人主页、教务系统等数据无缝对接,个人数据集中展示。保障数据灵活高效利用。
7、场景中心
设立特定的场景通道,对师生常办的流程事务进行场景化归类和编排,实现一件事一次办,大幅提升办事效率。
8、任务中心
集合了0A、采购、房产等任务,包含我的待办和我的发起。可在线处理需要审核待办的信息。
新版数智门户,通过引入AI智能助手,可实现智能问答、引导办事、指标查询、数据查询等功能,赋能教学、科研、管理服务等场景。
项目价值小结
随着新一代数智门户应用深入,及更多基于低代码平台构建的应用上线,中国地质大学将全方位重塑数字化服务与管理新面貌,支撑多模式创新,为教育数字化发展注入全新动力。
1、资源供给模式创新:基于门户统一应用入口、信息共享,用低代码统一开发,助力教育、数智资源供给侧变革,整合全校信息、教学、IT等资源,让配置更高效、科学。
2、数智建设模式创新:基于愿景驱动数智化“互联互通、信息共享、业务协同”,夯实数智化基座,通过能力共享,助力数智化建设从“烟囱模式”升级为“共景模式”。
3、管理服务模式创新:加速推动办公、服务数字化,支持全流程、全业务线上办理,深化移动办公,创新“一站办”“一张表”等管理服务模式,提升组织协同效能。
4、学校治理模式创新:通过平台能力共享、应用融合创新、进一步赋能学、教、研等业务,加速从“人治”向“数治”转型,提升学校智慧水平,助力高质量发展。
未来,新平台将不断优化,为师生提供一个高效、便捷、安全的数智化平台,书写中国地质大学数字化转型的新篇章!